近日,普洱学院茶叶咖啡学院“青春‘乡’约·盛夏‘乡’遇”社会实践团前往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克曼村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解码“三产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用青春之力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7月11日,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白林东的带领下,实践团开启了对克曼村的深度探访之旅。这位深耕哈尼村寨16年的基层村干部,以“文化基因传承者”和“产业融合设计师”的双重身份,为青年学子生动诠释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团队通过非遗文化沉浸体验与特色产业深度考察,系统学习该村“一二三产联动”的乡村振兴创新模式 。

实践团首站到访克曼村非遗传承基地,深入体验牛皮鼓、牛腿琴、哈尼刺绣三大哈尼文化瑰宝。在牛皮鼓制作工坊,白林东详细讲解了从选料、制皮、制壳、绷皮到上漆的全过程,展示了形似牛腿的传统乐器——牛腿琴。团队成员在琴声中聆听了乐器背后的婚恋习俗与民族故事,感受哈尼族人民的浪漫情怀。

之后,团队走进紫色产业中心,了解围绕紫色作物打造的产业链及紫米、紫色花生等食材的价值;在紫米种植基地,了解了紫米种植环境、生长周期及科学管护技术。接着,团队走进栖马村,探访紫米稻田画景观文旅项目,了解“观赏+体验+购买”全产业链条下的项目运营模式。

晚上,实践团队在抖音平台开启公益助农直播,将当地特色紫米、紫色花生推向“云端”。两小时内,直播间热度不断提高,经统计本次直播点赞达2万,超2000人观看,订单纷至沓来。这场“文化+助农”的直播既传播了乡村文化,也助力克曼村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